北京十四中2020—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二语文 测试卷
2019--2020学年北京通州区高三(上)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
2020——2021学年海淀高三期中议论文《行以致远》范文解析
2020——2021学年海淀高三期中记叙文《与你重逢》范文解析
北京市西城区四十三中2020-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
北京十四中2020—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二语文 测试卷 2020.11
班级:______________ 姓名:_______________
一、基础知识选择题(本大题共6小题,每小题3分,共18分)
1.下列各组词语中,字音有误的一项是(3分)
A.勉强(qiǎng) 复辟( bì ) 寒噤( jìn) 诲人不倦( huì)
B.兴奋( xīng) 勒马( lè ) 颠簸( bǒ ) 潦草塞责( sè )
C.脊髓( suí ) 祈祷( qǐ ) 弭谤( mǐ ) 咄咄怪事( duō)
D.铁砧( zhēn) 作坊( zuō) 狡黠( xiá) 孑然一身( jié)
2.下列各组词语中,字形有误的一项是(3分)
A.诀议 拯救 寒喧 名副其实 B.管治 蓬乱 沦落 富丽堂皇
C.佣金 账房 嘱咐 屈尊俯就 D.污秽 杜撰 逻辑 养精蓄锐
3.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孔子和孟子分别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,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都是语录体散文集;老子和庄子分别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,《老子》和《庄子》又分别称为《道德经》和《南华经》。
B.《大学》原是《礼记》中的一篇。宋朝的程颐、程颢把它从《礼记》中抽出,朱熹将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合编注释,成为《四书》,从此《大学》成为儒家经典。
C.《大卫·科波菲尔》的作者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,《复活》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·托尔斯泰,《老人与海》的作者是英国小说家海明威,《百年孤独》的作者是哥伦比亚小说家加西亚·马尔克斯。
D.《别了,“不列颠尼亚”》是消息,报道香港历经沧桑之后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;《县委书记的榜样——焦裕禄》是通讯,记述一位“党的好干部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事迹。
4.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都相同的一组是(3分)
A.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 自见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
B.非恶其声而然也 物或恶之
C.请事斯语矣 迩之事父,远之事君
D.知人者智 知者不惑
5.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(3分)
A.请问其目 盗爱其室,不爱异室
B.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
C.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不贵难得之货
D.人而不仁,如礼何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
6.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
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,文采超过质朴,就会虚饰浮夸。
B.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
一旦约束自我,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,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。
C.故有之以为利,无之以为用。
所以“有”(车子、器皿、屋室)供人方便利用,正是“无”起了作用。
D.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,必知乱之所自起,焉能治之。
圣人是把治天下作为(自己的)事务的人,一定要知道祸乱从哪里兴起,不然怎么能治理呢。
二、文言文阅读(共27分)
(一)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,完成7-9题。(本题共3小题,共9分)
五石之瓠
惠子谓庄子曰:“魏王贻我大瓠之种,我树之成而实五石。以盛水浆,其坚不能自举也。剖之以为瓢,则瓠落无所容。非不呺然大也,吾为其无用而掊之。”庄子曰:“夫子固拙于用大矣。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,世世以洴澼絖为事。客闻之,请买其方百金。聚族而谋之曰:‘我世世为洴澼絖,不过数金。今一朝而鬻技百金,请与之。’客得之,以说吴王。越有难,吴王使之将。冬,与越人水战,大败越人,裂地而封之。能不龟手一也,或以封,或不免于洴澼絖,则所用之异也。今子有五石之瓠,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,而忧其瓠落无所容?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! ”
7.下列各个选项中,加点字都是通假字的一项是(3分)
A.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我世世为洴澼絖
B.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夫子犹有蓬之心
C.客得之,以说吴王 不龟手之药
D.非不呺然大也 何不虑以为大樽
8.下列语句中“以”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是(3分)
A. 剖之以为瓢 B. 能不龟手一也,或以封,或不免于洴澼絖
C. 何不虑以为大樽 D. 世世以洴澼絖为事
9.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 《五石之瓠》节选自《庄子·逍遥游》,充分体现了《庄子》善以寓言说理,文风汪洋恣肆
的特点。
B. 选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,讲了一大一小两个故事。小故事中,吴王之客眼光再高,也仅仅是
功利的心机,而庄子“浮乎江湖”的想象,则隐含精神的自由。
C. 文中惠子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大葫芦的功用,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,指出了大
葫芦的独特价值,表现出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。
D. 儒家执着于现世,讲究“有用之用”;庄子超功利,超道德,直追天地境界,这恰恰是庄子
赞成儒家的内在动因。
(二)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,完成10—14题。(本题共5小题,共18分)
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:“吾欲伐吴,可乎?”对曰:“可矣。吾赏厚而信,罚严而必。君欲知之,何不试焚宫室?”于是遂焚宫室,人莫救之。乃下令曰:“人之救火者死,比死敌之赏;救火而不死者,比胜敌之赏;不救火者,比降北之罪。”人之涂其体,被濡衣而走火者,左三千人,右三千人。此知必胜之势也。
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。秦有小亭临境,吴起欲攻之。不去,则甚害田者;去之,则不足以征甲兵。于是乃倚一车辕①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:“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,赐之上田、上宅。”人莫之徙也。及有徙之者,还赐之如令。俄又置一石赤菽东门之外而令之曰:“有能徙此于西门之外者,赐之如初。”人争徙之。乃下令曰:“明日且攻亭,有能先登者,仕之国大夫,赐之上田、上宅。”人争趋之。于是攻亭,一朝而拔之。
李悝为魏文侯上地之守,而欲人之善射也,乃下令曰:“人之有狐疑之讼者,令之射的,中之者胜,不中者负。”令下而人皆疾习射,日夜不休。及与秦人战,大败之,以人之善射也。
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,甚瘠,上以为慈爱于亲,举以为官师。明年,人之所以毁死者岁十余人。子之服亲丧者,为爱之也,而尚可以赏劝也,况君上之于民乎!
越王虑伐吴,欲人之轻死也,出见怒蛙,乃为之式②。从者曰:“奚敬于此?”王曰:“为其有气故也。”明年之请以头献王者岁十余人。
韩昭侯使人藏弊裤,侍者曰:“君亦不仁矣,弊裤不以赐左右而藏之。”昭侯曰:“非子之所知也。吾闻明主之爱,一颦一笑,颦有为颦,而笑有为笑。今夫裤,岂特颦笑哉!裤之与颦笑相去远矣。吾必待有功者,故藏之未有予也。” (取材于《韩非子》,有删改)
【注释】①车辕:车前驾射出的直木。 ②式:通“轼”,在这里是凭轼致敬之意。
10.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罚严而必 必:坚决
B.比降北之罪 北:北方
C.被濡衣而走火者 被:通“披”,穿着
D.韩昭侯使人藏弊裤 弊:旧的
11.下列各组句子中,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(3分)
A. 吾赏厚而信 B. 不救火者
救火而不死者 中之者胜
C. 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 D. 有能徙此于西门之外者
子之服亲丧者,为爱之也 上以为慈爱于亲
12.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比死敌之赏
和战死在敌阵的奖赏相同
B.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
(吴起)就倚靠着一根车辕木到北门外发号施令
C.为其有气故也
因为它有勇气的缘故
D.颦有为颦,而笑有为笑
皱眉有皱眉的缘故,笑有笑的缘故
13.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。(5分)
(1)及有徙之者,还赐之如令
(2)明日且攻亭,有能先登者,仕之国大夫
14.选文第一段、第二段分别讲述了越王与吴起的故事,你更赞许谁的做法?请结合文本,简要说
明理由。(4分)
三、阅读下面的宋诗,完成15—17题。(本大题共3小题,共10分)
登 快 阁
黄庭坚
痴儿了却公家事,快阁东西倚晚晴。落木千山天远大,澄江一道月分明。
朱弦已为佳人绝①,青眼聊因美酒横②。万里归船弄长笛,此心吾与白鸥盟。
【注释】①《吕氏春秋》载:“钟子期死,伯牙破琴绝弦,终身不复鼓琴,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。”
②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,“见礼俗之士,以白眼对之”,见所悦之人,“乃见青眼”。
15.下列对诗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首联写自己痴迷于公务,乐此不疲,在完成工作之后才登阁赏景。
B.首联“倚晚晴”写出诗人趁傍晚天晴登快阁欣赏美景的轻快心情。
C.颈联以“绝弦”写自己缺少知音,而以“青眼”写自己青睐美酒。
D.尾联写自己愿意与白鸥相伴,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。
16.尾联借“笛”表现愉悦的心情,下列诗句中“笛”蕴含的情感与此类似的一项是(3分)
A.上马不捉鞭,反折杨柳枝。蹀座吹长笛,愁杀行客儿。
(南北朝•佚名《折杨柳歌》)
B.陇头明月迥临关,陇上行人夜吹笛。关西老将不胜愁,驻马听之双泪流。
(唐•王维《陇头吟》)
C.寒山吹笛唤春归,迁客相看泪满衣。洞庭一夜无穷雁,不待天明尽北飞。
(唐•李益《春夜闻笛》)
D.来时秋雨满江楼,归日春风度客舟。回首荆南天一角,月明吹笛下扬州。
(宋•郑震《荆南别贾制书东归》)
17.“落木千山天远大,澄江一道月分明”描绘了怎样的景象?蕴含了怎样的情感?(4分)
四、默写填空(本大题共1小题,每空1分,共15分)
18.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诗文原句。
①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_____________。(《大学之道》)
②曾子曰:“____________________,任重而道远。”(《论语·泰伯》)
③譬如平地,__________________,进,吾往也。(《论语·子罕》)
④子贡问曰:“________?”子曰:“其‘恕’乎,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(《论语·卫灵公》)
⑤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_______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矣。(《论语·学而》)
⑥___________,无之以为用。(《老子》第十一章)
⑦其在道也,______________________,物或恶之,故有道者不处。(《老子》第二十四章)
⑧是以众人欲不欲,不贵难得之货,学不学,复众人之所过,________。(《老子》第六十四章)
⑨岂曰无衣,与子同裳,王于兴师,_______________,与子偕行。(《诗经·无衣》)
⑩_____________________,鱼龙潜跃水成文。(《春江花月夜》)
⑪_____________________,月照花林皆似霰。(《春江花月夜》)
⑫人生得意须尽欢,_____________________。(《将进酒》)
⑬_____________________,但愿长醉不愿醒。(《将进酒》)
⑭_____________________,尘满面,鬓如霜。(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)
⑮_____________________,明月夜,短松冈。(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)
五、现代文阅读(共30分)
(一)阅读《老人与海》(节选),完成19—20题。(本题共2小题,共6分)
①他知道自己终于被击垮了,无法挽回。他回到船尾,发现舵柄的一头尽管参差不齐,还是能塞进舵孔,让他凑合着掌舵。他把麻袋围在肩膀上,驾着小船起航了。他很轻松地驾着船,没有任何想法和感觉。此时,他已经超脱了一切,只是尽心尽力地把小船驶回家去。夜里,有些鲨鱼来袭击大鱼的残骸,就像人从餐桌上捡面包屑一样。老人毫不理睬,除了掌舵以外,什么都不在意。他只注意到,没有了船边的重负,小船行驶得那么轻快,那么平稳。
②船还是好好的,他想。除了船舵,它还算是完好无损。船舵是很容易更换的。
③他感觉自己已经到了海流中间,可以看见沿岸的海滩村落里的灯光。他知道现在到了什么地方,回家已经毫不费力了。
④不管怎么说,风是我们的朋友,他想。接着他又想,那是有时候。还有大海,海里有我们的朋友,也有我们的敌人。还有床,他想。床是我的朋友。就是床,他想。床是一件很不错的东西。你给打垮了,反倒轻松了,他想。我从来不知道竟会这么轻松。是什么把你给打垮了呢,他想。
⑤“没有什么把我打垮,”他大声说,“都是因为我出海太远了。”
19.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理解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“他知道自己终于被击垮了,无法挽回。”老人意识到自己已耗尽所有力气,终究斗不过成
群结队而来的鲨鱼。
B.“夜里,有些鲨鱼来袭击大鱼的残骸,就像人从餐桌上捡面包屑一样。”形象地说明凶残贪
婪的鲨鱼不放过每一块儿细小的鱼肉,也暗示老人仍处于危险境地。
C. “还有大海,海里有我们的朋友,也有我们的敌人。”小说中的大海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,
此处暗指机遇与风险并存的人生竞技场。
D. “没有什么把我打垮,”他大声说,“都是因为我出海太远了。”老人痛心于自然残酷的生
存法则,为自己的鲁莽行为自责,痛悔自己的罪过。
20.下列有关作者及小说的表述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《老人与海》取材于一古巴渔民的真实故事,海明威凭借这部中篇力作获得了1954年诺贝
尔文学奖。
B.这部小说的主题是要告诉人们:命运常常捉弄人,老人千辛万苦钓到的大鱼,最终被鲨鱼吃
掉,天灾与厄运难以预料。
C. 这部小说采用了自然纪录片式的情节递进与叙事手法,不惜笔墨、极为详细地描绘了老渔
夫圣地亚哥怎样在海上捕鱼,又是怎样看待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海的。
D.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,俗称“电报式”,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。他
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,尤以《老人与海》中圣地亚哥最为典型。
(二)阅读下面的作品,完成18—22题。(本题共5小题,共24分)
直起身来,看见船帆和大海
汗漫
⑴上海,这座城市的名字本意就是“到大海上去”。所以,上海雅称“海上”——在大海之上,万类自由,梦寐开阔。这座城市的街道有着船舷的陡峭和甲板的动荡,灯火浩瀚,力量四溢。
⑵我所在的药物研究院地处静安区。附近有著名的静安寺,寺门前的金铸匾额上镌刻寺名,从左向右念是“寺安静”。之所以强调“安”“静”二字,大约是为了平衡,平衡周围无边无际的繁华和喧嚣。
⑶以香樟树为主体构成的药物研究院的浓荫深处,时时可闻鸟鸣。鸟鸣心更幽,令偶尔独自值夜班的我惊喜。倘若在周末加班,还可以看到一群鸟把翅膀收敛身后,在办公楼或实验楼的台阶上散步,像把手背在身后谋划未来的董事长、总经理,也像我院那些被研究生们昵称为“老板”的导师——他们也的确是大大小小的老板了,以课题组为财务结算单位,公司化运作,自负盈亏。一群鸟一样的老板,或者说一群老板一样的鸟,在泥土,在市场,寻找着草粒和水。
⑷我的办公桌位于上世纪初期一个英国人所建的别墅式小楼内。来来往往的院长、院士、厂长、经理、广告商,来来往往的电话、传真、文件、报表,来来往往的汉语、英语、韩语、日语尤其是沪语……作为这家拥有上市公司的药物研究院的核心,这里繁忙,芜杂。所有的善良、邪恶、阴郁、明媚,小楼与我都无所不有。作为一个在壁炉旁边办公桌上写字谋生的家伙,我有可能成为各种类型和性质的人,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和气候催发。因此,我必须对体内的毒素和阴影保持警惕,对这座小楼内的黯淡保持警省。
⑸我的工作主要就是写字:报告,请示,通知,条例,合同,协议,章程,规划,贺词,某某在某会议上的讲话……为了让这些文字从空白中涌现,我必须在文件室、会议室、实验室、工厂乃至餐馆、酒吧等地穿行、观察、请示、聆听,将领导意图落实于自身行动,用以下与写字无关的若干规则,制约自我:
⑹——头发理短。九年前,我从高校来到这家研究院接受面试。人事处长含蓄提醒:“小余啊,作家们是不是头发都很长呀?”妻子当天就把我逼进理发店。短发,伪装了
我散漫的内心,给人一种钉子般充满进取心的错觉。显然,头发长的先生只适合散步于空山野水间,优哉游哉,诗意盎然。倘若让他在清晨的上海街头奔跑,其必头发张扬如同疯子,不合时宜。从头开始,在上海,每半月理发一次。
⑺——西装领带。在皮肤的遮盖形式上与西方接轨,可令人形成“我是一个具有世界视野、遵守市场规则的人”之幻觉。在上海,一个穿休闲装的秘书紧跟穿西装的老板,是不和谐的。我在院领导们的西装品牌附近稍低的价位上购置一套西服,在陪他们出席正式场合的时候脱掉夹克、紧急换装。用领带锁紧喉咙,避免内心独白脱口而出。院长看着面目一新的我:“小余,转眼间换了一个人似的!难为你了。”他是一个在西装和夹克之间过渡得比较从容的人。
⑻——注意平衡。比如,对同事,敲门的力度和节奏要一视同仁并注意音响效果。某君曾愤愤:“余,你敲我的门是嗵嗵嗵,敲院长的门是嗒嗒嗒……温柔极了。”我惭愧,认真研究了这两扇门。同样的力度和节奏,敲出的声音果然迥异,原因是该君的门比院长的门微微薄弱。我请他谅解。之后,尽量降低敲击其门扉的次数和力度。从此,对敲开所有人的心扉不再抱以期望。
⑼诗人、作家聚会,我常常被视为一个“小经理”;同事聚会,我又往往被呼为“诗人”“作家”——一个总是出现在客场的队员。在“诗人”“作家”被注入复杂意味的实用主义上海,直觉告诉我:应当将“汗漫”这一笔名造成的倒影,移植到白昼生活以外的夜晚书房里去;让“余秘书”与“汗漫”相互尊重、审视、滋养,而非相互鄙夷、排斥。这是一个理想,何其困难。
⑽研究院内小花园旁耸立着三座铜像,纪念三位去世多年的药物科学家。
⑾上世纪五十年代,他们先后从美、英、日归来,成为我国现代药物研究领域的拓荒者,分别担任过中国工程院院士或我院的院长、名誉院长。同事、后辈一概尊称他们为“先生”。有谁敢把他们喊为“老板”?中国的第一支贵似黄金的青霉素,根治血吸虫病的呋喃丙胺,出于其手,惠及国人。除了三座铜像,他们似乎没有留下多少资产。面对那些把实验室当作名利场和提款机的浮躁后人,三位先生铜铸的目光,显得忧伤。
⑿每天黄昏,一对来自安徽的清洁工小夫妻在清洗这三座铜像时,都放弃通常用的冲刷地面的软皮水管,而是站在凳子上,用干净毛巾蘸水,细心擦去铜像上的浮尘、鸟粪。他们有一个梦想:“将来让女儿考咱院的研究生咋样?在这大楼里做实验,再成为那三个老先生一样的人,研究药,治病救人,积德行善,多好!”
⒀这一场景,终于让我和若干老板感动。
⒁目前,我还残存一丝被感动的能力。这说明,一个虚幻浮泛、模棱两可的家伙并非无药可救。作为一个在壁炉旁边办公桌上写字谋生的家伙,我还有可能从现实生活中抽身而出,重新获得简明扼要的宁静和欢乐。
⒂我喜欢米沃什的名诗《礼物》:
“在这个尘世,我已一无所求。
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嫉妒。
我经历过的一切邪恶,都已忘记。
想到我曾经是这同一个人并不使我羞愧。
我没有感到痛苦。
当我直起身来,看见船帆和大海。”
⒃假若我在研究院内直起身来,需要沿北京西路朝东走四公里,到达外白渡桥;再乘船越过黄浦江二十公里的浩荡江声,才能看见船帆和大海——这是我和一位伟大波兰诗人之间目前的差距。
⒄但毕竟生活在一座以大海为名的城市内,所以,我有希望实现自己后半生的梦想——无论何时何地,一直身,就能看见船帆和大海……
21.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注音或解说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寺门前的金铸匾额上镌刻寺名 镌刻:juān kè
B. 原因是该君的门比院长的门微微薄弱 薄弱:这里指“不厚实”
C. 应当将“汗漫”这一笔名造成的倒影 倒影:这里指“影响”
D. 重新获得简明扼要的宁静和欢乐 扼要:é yào
22.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 与第(2)段相对比,第⑴段中“这座城市的街道有着船舷的陡峭和甲板的动荡”,形象地
写出了上海的繁华喧嚣与活力四射。
B. 文章第(4)段中“必须对体内的毒素和阴影保持警惕”,暗含了“我”希望自己的行为和做人原则不被环境影响。
C. 作者非常向往那种“散步于空山野水间,优哉游哉,诗意盎然”的自在生活,认为自己已经不可能从现实中抽身而出。
D. 文章第⑹段画线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,“钉子”一词给人一种“坚定有力度”之感,与作者的原有情形构成反差。
23.第(11)段画线句子中,为什么称“三位去世多年的药物科学家”为“先生”而不是“老板”?
请结合文章内容,概括作答。(6分)
24.本文题目“直起身来,看见船帆和大海”有着怎样丰富的寓意?以此为题有何效果?(6分)
25.第(11)段中写道“面对那些把实验室当作名利场和提款机的浮躁后人,三位先生铜铸的目光,显得忧伤”。如果从下面列举的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,使其穿越到现在,你认为他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哪种社会现象时,会目光显得忧伤呢?(6分)
(1)孔子(《论语》)
(2)桑提亚哥(《老人与海》)
要求:①符合原著中人物的特点。②能针对某一种社会现象进行阐发。
六、写作(本大题共1小题,共50分)
26.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,按要求作答。不少于700字。
①“清零”是电子学术语,使用清零指令可以将存储器的状态(数据)变成原始的零状态。假如人生也可以设置清零指令,你是保留过去的成长痕迹?还是有选择地删除记录?或是干脆抛弃过去的自己,从零开始?
请以“清零”为题,写一篇议论文。
要求:观点明确,论据充分,论证合理。
②请以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为题,写一篇记叙文。
要求:可写实,可想象,有叙述,有描写。